生活,在岁月的流淌中,总给人一种前进的动力,就像初升的太阳,它永新的光芒让人觉得每一次都是初照 ;岁月,经过生活的打磨,所有美好与回忆均被沉淀,就像川流不息的大通河,无论时光如何变迁,它奔跑的模样早已深深地嵌进窑煤人的心中。窑街,这个我梦想开始的地方,承载着多少追梦人的虔诚与念想。
——题记
(一)父亲与矿山
2000 年 5 月的一天,父亲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里,脸上失落的表情似在向我们诉说,父亲一定有什么事。“我内退了!”父亲的话语中透着无奈与落寞。“退休了!好!”母亲随声附和道,“苦了一辈子,担心了一辈子,该歇息歇息了。”
是啊,在煤矿,能安安全全干到退休,是父亲的福分,更是我们全家的福分。可父亲一点儿也不高兴,我们知道,他想继续工作,想继续为这个家多挣点钱,内退的工资可是比正常工资低了一半多。虽说煤矿工作比较辛苦,但父亲却干得有滋有味。他没什么崇高的理想,只想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,让我们不要跟着他受苦受累。
2000 年,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各行业的创伤还在持续,煤矿一度开不出工资,企业破产重组寻求新的出路,父亲就是在破产重组中内退了。父亲的内退,宣告了他在煤矿生涯的终结。31 年的矿工生活,是父亲一辈子的资本,也是父亲一辈子难以释怀的情结。父亲和大多数生活在窑街的矿工一样,没有什么高学历,也没有什么背景,只是当时窑街矿务局派人去我们公社招人时父亲报了名。没有面试笔试,只要身体健康就行。就这样,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,父亲竟然轻而易举地成了一名煤矿工人,也因此开始他人生的重要历程。
那一年,和他一起招聘的人员都幸运地成为了国有企业的职工,父亲分到了运输队,成了一名电车司机。在我很小的时候,对父亲所说的“电车”很是向往,一直有想坐坐父亲的“电车”的冲动,无奈这个愿望到我参加工作都没有实现。其实父亲所说的“电车”,是架线电机车,是地面通往井下的运输工具,下去时运料,上来时提渣,驾驶室只能容下一个人操作,没有一点儿多余的空地。后来,父亲又开人车,运送人员出入井,这个责任当然重大。可是父亲是位极其认真负责的工人,无论运送人员还是运送材料,父亲终究凭着过人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,没出过一丝差错,这对于一名煤矿工人来说是何等的荣耀。
后来父亲换过工作,但一直没有离开过运输队。“信号工”是父亲干的最后一个工种,队领导鉴于父亲工作认真,年龄也大了,给他调换了一个稍微轻松一点的工作。调换工作后的父亲整个人都充满了精气神,来回穿梭于轨道和信号室,一会扳道,一会打信号,“滴 - 滴 - 滴”的响声,听似普通却大有深意,“一停二上三下放”,这些父亲都铭记在心、运用自如。
父亲在煤矿工作的日子,帮助奶奶和六个姊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,也让我和哥哥及母亲从农村搬进了城里。从参加工作的三十几元钱,到退休后的八百多元工资,父亲硬是省吃俭用,不仅把我和哥哥供出了学校,也让我们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幸福而快乐,这也许就是父亲最值得炫耀的“资本”了。
矿山对于父亲,有着特殊的感情,以至于退休快 20 年了,父亲每每谈起自己的工作,都显得轻松而开心,言语中依然流露出深的眷恋与自豪。
是啊,父亲属于矿山,正是矿山造就了父亲坚毅的人格,我从父亲身上深深懂得了一代矿山人的情怀。
(二)爱人与矿山
“滴答”,微信消息来了,正好清闲,打开一看,是爱人发来了一张自拍照。要知道,这年头,晒朋友圈、晒自拍照那可是女人的专爱,男人一般不玩这个。仔细一瞧,这次的自拍照可不同寻常,只见他披了一条带花的大红色绶带,绶带上印着醒目的“十佳技术带头人”字样,他的脸被绶带映的格外通红。可以看出,他获得了 2017 年窑街煤电集团“十佳技术带头人”的荣誉,这是向我炫耀呢。我回了一句 :“祝贺!”。心想 :这应该是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,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认可与验证,真为他高兴。
认识爱人,缘于矿山。记得我参加工作第一天,被分配到了三矿机电二队,当时劳人科长打电话让机电二队派人去领我,于是他就成了领我走进矿山的第一位“师傅”。听说他也是分到矿上的学生,只是比我早一年而已,感觉又亲切了许多。后来他领我去各个机房,讲解每个机器的功能、性能、构造及原理,让我对矿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,也对他这个人开始慢慢了解。
爱人的家乡在全国有名的贫困县——会宁。这里也是出了名的“状元县”。因为贫困,这里的学生学习都很刻苦,以至于每年都能走出好多大学生。而他,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,早早考入了省煤炭学校,毕业后分配到了窑煤三矿,也因为他的到来,成就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庭。
对他,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在选运队担任队长的日子。那些日子,他整个人是属于单位、属于工作的。记得 2008 年 10 月的一天,选运队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强力皮带断带事故,惊动了集团公司高层,领导们一个个下来调研、走访,一遍遍看录像回放,整个过程可谓惊心动魄,主滚筒轴断裂导致强力皮带撕裂,这是窑煤史上从未有过的。所幸的是,这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,但事故性质十分恶劣。而他,成了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人。
记得从事故发生的那天起,我再没见过他。再次见到他时,是十天以后了。只见他拖着疲惫的身子,整个人似乎比以前苍老了十岁,面容憔悴蜡黄,一双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,眼圈周围黑漆漆的,嘴皮也结了一层厚厚的血痂,满脸的胡子足足有一寸长。倦怠,已经使他不愿多说一句话了,整个人瘫在床上,呼呼地睡了起来。那十天,听说他全力以赴组织人员抢修,不分昼夜连轴转,累了就打个盹,饿了吃个饼子。他一直跟在现场,直到皮带正常转起来,生产正常,他才回家。后来,由于组织得力,抢修及时,他被评为“抢险救灾先进个人”。
2015 年,已任三矿机运部副部长的他由于工作需要,再次回到了选运队队长的位子。而那一年,正是全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、经济下行、经营困难的一年,窑街煤电受全国煤炭市场影响,连续拖欠职工五个月工资,企业经营举步维艰,职工生活难以为继。终于,职工们在衣食受到严重威胁时开始“讨薪”。讨薪,就意味着停产,停产将更加没有出路,对一个企业来说损失的不仅是经济效益,更是凝聚力、执行力的涣散与缺失。当时担任选运队队长的他可谓“腹背受敌”,一面是情绪激动“讨薪”的工人,一面是矿上要求组织生产的压力。他既能体会工人的苦衷,但也绝不能让企业在关键时刻蒙受半点损失。那段时间,他时刻关注着微信群里的消息,几天几夜连续蹲守在队上,拉动“一切关系”,动员队上的生产骨干、班组长以大局为重,关键时刻队干部顶在前面,充实到各岗位,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。在那个非常时期,他没有因为组织不力让企业蒙受一点损失。
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,其中的个中滋味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。所幸,他扛住了所有的压力与挑战,这也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片段。
矿山对于爱人,是一块试金石,也是一把宝剑。在煤矿工作的这 20 年,既有成长的喜悦与酸楚,也有人生的得意与不易。是矿山造就了他的人格、磨练了他的意志、成就了他的人生。也是因为矿山,让我和爱人结缘,共同缔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。
(三)我的人生,我的根
“你好,是王 * 吗?请尽快到甘能化投集团取个人调令,并办理相关手续,于 *月 * 日到甘能化投集团报道。”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突然有点反应不过来,等我理清思绪,心想,我这是被甘能化投集团录取了吗?是的,一个多月前,我参加了甘能化投集团在三家子公司的公开招聘会,网络报名、资格审查后,我进入了笔试和面试环节。过后,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,本以为没什么希望了。就这样,休完产假的我按时上班,在新的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工作。至于应聘的事,早已搁在一边,谁知电话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打来了。确定消息可靠后,我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。
细细回想起来,从举家迁到窑街,我在这个素有“八宝川”美称的窑街足足呆了 28 年。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物一景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。参加工作后的我更是深深地喜欢上了矿山,喜欢上了窑煤这个大家庭。
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矿团委组织的演讲比赛,我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名次,让我对提升自己有了更大的劲头。之后的几年,知识竞赛、演讲比赛、诗歌朗诵、节目主持、征文比赛,我都在窑煤提供的这个广阔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,同时也不断锤炼着自己的意志和修养。参加工作的 18 年里,我既在区队从事过技术副队长,在生产部室干过测量、监控,也在政工部门从事过宣传、组织、文秘工作。在政工部门的日子,由于领导们的悉心栽培,我在公文写作、活动及会议组织、应急事件协调处理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。正是这些丰富的阅历和经历,让我更加懂得煤矿职工的工作性质和需求,这也许是我应聘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吧。
突然要离开养育我、栽培我的矿山,离开我挚爱的亲人,心里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。但有句俗话说得好“:至远者,非天涯,而在人心;至久者,非天地,而在真情。”庆幸的是,我的亲人还在窑煤,我还能继续为我的矿山服务,只是换了一个环境而已,
心里不免又多了一丝安慰与欣喜。于是,我欣然背起行囊,向着集团总部走去。
我知道,这辈子,无论我走多远,我的根在矿山,我的灵魂早已与矿山深深地融为一体,无论身处何方,我的心永远属于那一片养育我、培养我的黑土地——窑街。
(作者:王芳 原香港3中3资料三矿职工 现为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公司工会干部)